一張印有英文“東京1946”“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信紙,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仿佛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記那場驚心動魄的世紀審判。
這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的照片。(新華社資料圖片)
“這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在東京審判時使用的庭審用紙,他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梅庭軍是“東京審判”中國大法官梅汝璈故居的講解員,10余年來他一直堅持為參觀者義務(wù)講解梅汝璈參與“東京審判”的故事。
梅庭軍(左一)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故居為村民和游客進行講解。(梅志剛 攝)
1904年,梅汝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qū)朱姑橋梅村。在當(dāng)?shù)卣男迯?fù)下,其故居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對外開放。讓梅庭軍激動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專程來到這里聆聽梅汝璈“東京審判”的故事。
這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在東京審判時使用過的法律書籍,其兒子梅小璈先生捐贈。新華社記者袁慧晶 攝
故居中展出了梅汝璈在“東京審判”時用過的法律書籍以及衣服、眼鏡等隨身物品。“以前有時兩三個月都見不到來訪者,今年上半年至少有1萬人來,常常一天就好幾撥。”梅庭軍的太爺爺與梅汝璈是堂兄弟,他從小聽著梅汝璈“東京審判”的故事長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戰(zhàn)爭雖然結(jié)束,但罪魁禍首還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美、中、英、蘇等國在日本東京開設(shè)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發(fā)動二戰(zhàn)的元兇之一——日本軍國主義統(tǒng)治集團。
“我今天能高居審判臺上來懲罰這些元兇巨憝,都是我千百萬同胞的血肉換來的。”梅汝璈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他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中唯一的中國人,這次審判是人類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國際審判。
故居院中矗立著一座梅汝璈的雕像,其中殘缺部分象征著梅汝璈在“東京審判”期間的艱難歷程。東京審判歷時兩年半、818次庭審,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梅汝璈與企圖淡化日本戰(zhàn)爭責(zé)任的右翼勢力展開曠日持久的激烈交鋒,為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送上絞刑架作出貢獻。
在起草判決書時,梅汝璈認為,對于日本戰(zhàn)犯的侵華罪行,中國人受害最深、最具發(fā)言權(quán)。法庭接受了梅汝璈的提議,決定由他負責(zé)判決書中有關(guān)日軍侵華內(nèi)容的起草工作。
廣州游客王家華和女兒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故居參觀。新華社記者袁慧晶 攝
“我不是復(fù)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欠下我們中國人民的血債,記在日本人民的頭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會招致未來的災(zāi)禍。”這是梅汝璈在日記上的一段話,也是留給后人的警示之語,提醒我們銘記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不忘先輩為和平付出的艱辛。(記者賴星、袁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