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宋韻弦歌不盡,河和之契遇見東平
山東東平譜寫“詩與遠方”文旅新篇章素描
“今年大宋不夜城可真是火了!”從山東濟南自駕而來的游客王學峰感嘆道。
一場人間驚鴻宴,一睹大宋盛世顏。今年1月7日,山東省東平縣大宋不夜城盛大開園,在網絡平臺迅速走紅,僅大年初一當天入園人數(shù)就高達13.09萬。“春節(jié)期間,大宋不夜城游玩人數(shù)太多,還登上了百度地圖‘全國重點旅游景區(qū)周邊路網擁堵’Top2。”大宋不夜城工作人員郭寧表示。
俯瞰大宋不夜城(5月1日攝)。本組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東平,位于魯西偏南地區(qū),隸屬于泰安市。《尚書·禹貢》中有“大野既潴,東原厎平”之句,這一記載大禹貢獻的歷史語句,也成為“東平”一名的起源。
這個僅有80萬人口、14個街道和鄉(xiāng)鎮(zhèn)、1343平方公里的小城,今年何以成為不少人眼中的“詩與遠方”?帶著疑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來到東平,一探究竟。
一曲生態(tài)與旅游的守望相依
遠古時代,在古濟水之東有一片平原,古人稱之為東原。這一片平原,由于地勢低洼,成為泰萊山區(qū)等地客水的聚集地,時間長及,就形成了古之稱謂的大野澤。大禹于此治水后,水患盡去,濟水以東的大片土地重新得以治理。
若你拿出一幅地圖稍作搜尋,便可進一步發(fā)現(xiàn)東平與水的緣分。在這里,黃河、大運河、大汶河三河交匯。境內東平湖總面積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208平方公里,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湖泊、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
這是一片得天獨厚的水域。怒濤翻滾、濁浪生煙的萬里黃河傍湖北沿浩蕩東去,縱貫南北、逶迤千里的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發(fā)源于泰沂山區(qū)的大汶河滔滔西泄入湖,與從魯西南平原上百折千繞汩汩流來的小清河、宋金河等在湖中相會。一碧萬頃的湖水從群山中的一條峽谷通向洶涌澎湃的黃河。
鳥兒在東平湖上嬉戲。
初冬時節(jié),寒意漸濃。從湖邊望去,煙波浩渺的蔚藍湖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點點金光,一望過去竟有大海的廣闊之美。遠方的群山在霧靄中若隱若現(xiàn),南遷候鳥陸續(xù)抵達。它們時而低頭覓食、嬉戲游弋,時而群起翱翔、引吭高歌。遮天蔽日的“鳥浪”,澎湃著生命的壯闊。
“這是白琵鷺,這是反嘴鷸,這是青頭潛鴨……”鳥類攝影愛好者張建舉著相機,如數(shù)家珍。前幾年,張建還是另外一個身份——湖中一家餐船的老板。當時,這樣的餐飲船比比皆是。
“在經營過程中,這些餐飲船產生的廚余垃圾和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東平湖中,帶來了嚴重污染。”東平湖文化旅游發(fā)展(山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興慶表示,“除此之外,當時整個湖上還布有12.6萬畝網箱,高密度分布的網箱網圍養(yǎng)魚模式,每年投餌就要3萬多噸,對水質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游客想繞東平湖游玩,根本走不了幾分鐘——一個是餐船漁船把視線擋住了,什么景色都看不到;另一個是味兒實在是太大,受不了。”謝興慶一句話道出了當時東平湖旅游的痛點。
生態(tài)環(huán)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2017年,東平湖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始實施。數(shù)年來,當?shù)爻掷m(xù)開展清網凈湖、菹草清理、清違拆障等九大攻堅行動,清除違法建筑447處,清理網箱網圍12.6萬畝;徹底取締沿湖餐船、砂場、“三無”船只,深度治理環(huán)湖村居環(huán)境、路域環(huán)境、違法建筑;健全生態(tài)警長、環(huán)境資源法庭、公益訴訟等法治護湖機制。
以自然之道,養(yǎng)萬物之生。近年來,東平大力發(fā)展以東平湖為品牌的文旅產業(yè),對全縣的旅游資源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和提升。水質好了,岸邊綠了,風景美了,游客自來。如今,張建當起了“鳥導”,幫游客尋找合適的觀鳥點,介紹不同種類的鳥類,依托這一職業(yè),他一年的收入便有三四萬元。
老湖鎮(zhèn)王李屯村七旬老人馬扶春,從小在東平湖打魚養(yǎng)魚。轉產上岸后,他于2020年做起了景區(qū)的搖櫓船船夫。4米見方的一篷小船,大約能坐下6名乘客。
同樣是劃著船,馬扶春如今吃上了“旅游飯”。“坐好!開船嘍!”看到游客購票前來,馬扶春趕忙站起來迎接。他用抹布擦拭椅子,待游客坐下后解開纜繩,擺起了船槳。“一圈下來大概一個小時。”邊劃著船,馬扶春邊和游客攀談,“咱們東平湖‘不孬’吧!”
11月19日下午4點,一個來自河南洛陽、大約50人的老年旅游團來到東平湖坐船游玩。一圈下來,游客馬紅梅對東平湖的景色贊不絕口:“水很干凈,還能看見各種野鳥野鴨”。坐完船,回到酒店稍事休息后,他們還將前往大宋不夜城游玩。
東平湖濕地游服務中心管理員趙法群表示,乘船從濕地游服務中心出發(fā),經濕地一圈返航。“現(xiàn)在是淡季,今天周末來了估計有300多名游客,不算多。像暑假、十一假期這種時候一天能有個近1000人。”
除了游船,東平湖還舉辦樂環(huán)湖馬拉松、垂釣賽、騎行賽等活動,“行走大運河”全國主會場也落戶于此,以生態(tài)塑造旅游品質,以旅游彰顯生態(tài)價值。
不再“靠水吃水”,而是“養(yǎng)水富水”。“只有堅定不移地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之路,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發(fā)展優(yōu)勢,才能把旅游的飯碗端得更牢固。”東平縣文旅局局長劉華表示。
一簇文化遺產與旅游擦出的火花
“人們常說‘南有都江堰,北有戴村壩’,戴村壩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杰作。”戴村壩景區(qū)講解員馬海燕向記者介紹。
11月19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戴村壩景區(qū)。雖然距離景區(qū)停止營業(yè)僅剩2個多小時,但游客人數(shù)依然不少。當天,馬海燕已接連講解了好幾場。“今天是周日,相比工作日來的游客就會多一些,以親子為主。”
戴村壩始建于明朝永樂九年,距今有600余年的歷史。大壩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壩體設計巧妙,起到“引汶濟運”的作用,有“運河之心”“天下第一壩”之譽。如今,戴村壩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水情教育基地。
2011年,在戴村壩建成600周年之際,東平在大壩北側建成了戴村壩博物館,向游客集中展示戴村壩的歷史、價值、功能、作用以及京杭大運河的燦爛文化。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整個博物館由序廳、運河之心、戴壩修筑、科學治水、運興東平及3D影院組成。館藏部分大運河沿岸出土的歷史文物,還有戴村壩修筑有關的工具,館內工作人員利用現(xiàn)有新媒體平臺,拍攝、發(fā)布優(yōu)秀文物古跡和非遺項目的相關內容,向游客展示文物豐厚的歷史底蘊。
走出博物館,戴村壩便映入眼簾。每至豐水季,汪洋恣肆的河水宛如天際而來,從巍然聳立的戴村壩上飛流直下,形成一道巨大的瀑布,波濤氣勢磅礴,轟鳴聲震數(shù)里,似虎嘯龍吟,蔚為壯觀。
趁著周末,來自濟寧汶上的邵學東帶著妻子以及5歲、7歲的兩個女兒來戴村壩參觀游玩。“剛好周末,就想著一家人出來玩玩。戴村壩承載了古人的智慧與精神,雖然孩子還小,不太懂,但相信也可以對她們起到熏陶作用。”邵學東說。
歷經滄桑歲月,任憑風吹浪打,戴村壩仍固若金湯,巍然屹立。睹物懷古,讓人思接千載。基于文化遺產的精神根脈,戴村壩也吸引了數(shù)萬人參觀研學,在傳播水利文化、提升東平文化旅游知名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月4日,來自泰安市高新區(qū)第一中學的五百余名師生來到戴村壩研學旅游。學生們通過研學課程,實地認識戴村壩的全貌,了解建壩的過程,感悟古人的偉大智慧,體會歷史文化遺產的偉大魅力。
“今年,戴村壩入選了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泰安、濟南、濟寧等多地的中小學師生專門來旅游學習。”馬海燕說,“此外,省內外高校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也會成群結隊過來,從建壩目的、受力結構、水壩的選址、水庫的形成等多個角度認識戴村壩。”
各類文化遺產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明確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歷史文化遺產,用好革命文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扶持旅游特色經營、培育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推進歷史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
讓文化遺產和旅游擦出更多的火花,東平一直在行動著:持續(xù)優(yōu)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佛山的旅游體驗,定期維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臘山古建筑群,建設東平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
“下一步,我們要在文化遺產旅游點打造更多業(yè)態(tài),讓游客有更多互動感,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謝興慶說。
一場穿越古今的詩意碰撞
夜幕降臨,華燈亮起。轉眼間,東平大宋不夜城讓人仿佛置身于宋代繁華市井中,儼然一幅“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生動景象。
宋朝,可以說是中國夜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北宋建立后,國都開封的坊市制度徹底打破,居民面街開肆。當時的夜市上,人員往來,叫賣聲綿延不絕。在《東京夢華錄》中,“一天燈霧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塵”的描繪,既籠罩著迷離詩情,又襯托出“車馬闐擁”的景象。作為鄆州和京東西路治所的東平府,也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蘇軾詩中“名都信繁會,千指調笙簧”描繪的就是東平府。
“大宋不夜城的建造,是依據(jù)張擇端筆下的汴梁盛景所設計的。”大宋不夜城工作人員劉陽表示,“景區(qū)依托原本的水滸影視城,占地400畝,升級改造面積25000平方米,按照一街兩巷多點的不夜城模式,打造集演繹、美食、娛樂、科技、文化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
游客在大宋不夜城主街道“華燈錦里”游玩。
大宋不夜城的主街道“華燈錦里”,總長500米,寬11米,沿街兩側的府邸建筑、商鋪和夜市攤位燈火輝煌,展現(xiàn)出繁華熱鬧的場景。在這條長街上有十八幕傳統(tǒng)藝術演繹,每天晚上,演員們身著宋制漢服,有的和著歌樂敲起宋代街鼓;有的彩袖翩躚,跳起一支優(yōu)雅的宮廷舞;有的化身“圣手書生”,伴著音樂筆走龍蛇……“這些表演都是以宋代傳統(tǒng)文化為底色,再進行現(xiàn)代改編,讓游客更能夠接受、欣賞。”劉陽說。
“最喜愛的還得是不倒翁表演。”王學峰道出了不少游客的心聲。衣裙輕舞,巧笑倩兮,“不倒翁小姐姐”燕孜婷和往常一樣,經過1個小時的化妝,用布帶將雙腿固定在半圓形金屬道具的支撐鐵架上,站上舞臺進行表演。
“不倒翁小姐姐”在大宋不夜城表演(6月28日攝)。
音樂聲起,燕孜婷隨著節(jié)奏起舞,一顰一笑將宋朝佳人的神韻演繹得淋漓盡致,時不時還給觀眾發(fā)去棒棒糖、玫瑰花,臺下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平常表演的時候,舞臺下面可以說是里三層、外三層,大家伙都非常熱情。”燕孜婷說,可能因為自己在短視頻平臺有一定流量,不少游客專程從外省來看她。
1998年出生的燕孜婷,原本在西安“跑活兒”,接各類漢服、不倒翁的表演。大宋不夜城爆火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哥哥”便推薦她來了這兒。“當時在西安四處奔波,收入也不穩(wěn)定。我對‘好客山東’的人文底蘊印象特別好,聽說這個工作機會是來東平,毫無猶豫就答應了。”
燕孜婷白天排練,晚上演出,由于不倒翁對腰腹用力要求很高,一場20分鐘的演出下來,她總是累得汗流浹背。“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在盡我自己的努力把大宋不夜城推介出去,更是在傳播中華傳統(tǒng)歷史文化。”
當傳統(tǒng)文化底蘊經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其時代化表達讓大宋不夜城這一IP迸發(fā)出了新活力。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11月19日,大宋不夜城已累計接待游客275.2萬人次。
大宋不夜城的火爆也帶動了景區(qū)內各種業(yè)態(tài)。今年中秋剛剛開業(yè)的大宋民宿,根據(jù)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描述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而建,主要結構取材于茅草、木料、泥土,頗有古代民間及鄉(xiāng)村的味道。“房間也采用宋詞中的詞牌來命名,來住宿的人都覺得很有特色。”大宋民宿負責人欒明明感嘆道,“之前游客可能玩到晚上就走了,現(xiàn)在有了民宿,可以吸引他們在這兒過夜。”
“今年過年,‘狀元糕’日營業(yè)額最多的時候能超過一萬元。”“狀元糕”攤位,攤主趙海濤一邊敲打著木板,一邊高興地說。模具上是糯香四溢的東平特色美食“狀元糕”,攤位前排滿期待品嘗美食的游客。
極具特色的“御花園東平魚火鍋”,包廂都圍湖而建,游客在吃火鍋的同時,還能透過玻璃欣賞水上的表演。岸邊紅油沸騰、熱氣滾滾,湖上表演者駕著船,表演著變臉、噴火等節(jié)目。店長張大偉說,假期的時候一天大概能接待五六百人,人多的時候甚至在路邊都擺滿了臨時的火鍋桌。
“大宋不夜城的前身是水滸影視城,里面沒有更多可玩可感的內容,旅游停留在觀光上。”謝興慶回憶道,“去年,集團投資2億多元,結合宋代文化對這里進行優(yōu)化。如今,不夜城的出現(xiàn),催生了夜間經濟新業(yè)態(tài),豐富了夜間生活潮流。”
一段從“網紅”到“長紅”的征途
“做‘網紅’容易,變‘長紅’難。”東平縣委書記馬煥軍表示,關注度高了,游客的預期也會變高,因此要更加注重旅游產品的體驗。
如何從“網紅”走向“長紅”,讓“關注紅利”化為文旅競爭力,東平在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
沉浸式劇場“遇見羅貫中”在羅貫中紀念館舉行(9月29日攝)。
11月18日下午2點,一場沉浸式劇場“遇見羅貫中”在羅貫中紀念館舉行。來自河南濮陽的王子沐身著古裝,與父母一同參與這場集密室逃脫、劇本殺等于一體的“歷史穿越之旅”。
“遇見羅貫中”整場演出以明代羅貫中的經歷為主線,層層遞進,中間加入了不少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任務。“在一樓做任務的時候,當鋪的叔叔給了我一張線索條,上面寫著‘故人西辭黃鶴樓’,我需要拿著這張紙條,去二樓找到貼著下半句詩的寶箱。”王子沐說。
王子沐的母親沈女士對這樣的娛樂形式很贊同:“我們昨天去了東平湖和大宋不夜城玩,然后偶然間看到這里有這樣一個寓教于樂的互動劇場,就帶她來玩了。”
“遇見羅貫中”于今年9月29日開演,僅10月就吸引了1800人左右游玩。“今年大宋不夜城走紅,游客量也更多了,因此我們對紀念館做了這樣的活化與轉型,以吸引更多游客。”“遇見羅貫中”劇場負責人章方圓說。
如果說“遇見羅貫中”演出的打造是讓游客有更多的游玩選擇,那么邀請外國友人走進各景區(qū),則進一步擴大了東平的“國際朋友圈”。
11月初,“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外國友人感知體驗泰安行來到東平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在這里,十幾名外國友人親身體驗了端鼓腔、火筆烙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此前,他們還走進了戴村壩博物館、大宋不夜城等多個景區(qū)。“我被這里燦爛的歷史文明和濃厚的遺址魅力深深吸引,以后有機會要帶我更多朋友來。”來自阿富汗的留學生阿塞姆·沙赫扎德說。
東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便寧表示,為了把“流量”轉化為“留量”,東平在基礎設施完善、服務質量優(yōu)化、旅游方式創(chuàng)新等多個方面下足了功夫。
為把配套設施做好,東平打造了重點旅游道路,建設游客集散中心4處、碼頭14個、大型停車場8處,設置了自行車賽道、木棧道等慢行系統(tǒng),形成了“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暢、慢行交通豐富”的旅游交通網絡;
緊抓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與東平縣全面調整旅游供給結構的機遇,東平街道塘坊村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一排排石砌民房、一頂頂星空帳篷組成的露營基地,吸引游客近萬人次。目前,東平已打造史樓、塘坊等26個省級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
為給游客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大宋不夜城每月舉辦不同的品牌特色活動,如3月的雜技魔術節(jié),5月的非遺“打鐵花”表演,7月的啤酒燒烤小龍蝦電音節(jié),11月的蹴鞠大賽、捶丸競技等;
為持續(xù)推動夜經濟向更高質量發(fā)展,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新華每日電訊、泰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東平縣人民政府、東平縣委宣傳部、東平縣文化和旅游局、東平湖文旅集團承辦的大宋不夜城夜間旅游經濟發(fā)展研討會將于11月26日在東平舉行。來自地方黨委和政府部門、文旅企業(yè)、知名高校的代表齊聚一堂,就夜間文化旅游展開深度對話……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進黃河文化、運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將景點‘串珠成鏈’,持續(xù)做優(yōu)公共服務,讓游客玩得安心、舒心,讓東平的文旅之歌唱得更加悠揚。”馬煥軍表示。(記者 邱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