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1月13日電(記者馮維健)初冬的河北衡水湖,長湖碧波。湖邊停靠的捕魚木船早已不見蹤影。附近的王家宜子村里,村民李國忠指著院子一角上鎖的鐵門說:“捕魚的家當全都鎖在里面。”
今年54歲的李國忠自幼生活在衡水湖畔。曾經(jīng)的他和其他漁民一樣,認為靠水吃水,捕魚就是一輩子的營生。隨著漁民隊伍擴大,電擊、撒網(wǎng)、下地籠……各種招式一擁而上,高峰時湖畔停泊的漁船超過百艘。
漸漸地,李國忠發(fā)現(xiàn)魚越來越難捕。衡水湖的水渾了,魚少了,蘆葦蕩成了“臭水塘”,難覓候鳥蹤跡。
2003年,衡水湖被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當?shù)乇稚鷳B(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理念,搬遷沿湖企業(yè)、封堵入湖排污口、清理圍堤養(yǎng)殖……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衡水湖生態(tài)逐漸向好。
成群的大雁在衡水湖嬉戲。(受訪者供圖)
景色越來越美,衡水湖成了市民游玩的好去處。湖邊的村民紛紛搞起旅游,漁船變成了觀光船,李國忠也加入其中。
游客的增加讓衡水湖的生態(tài)再度承受壓力。“當時我就在想,剛剛恢復‘容顏’的衡水湖,難道要重蹈覆轍嗎?”李國忠說,政府及時進行旅游秩序整頓,叫停了違規(guī)游船和餐飲,讓他感受到保護衡水湖的決心。
2017年,當?shù)孛嫦驗I湖村鎮(zhèn)招募巡湖員,主要工作是對鳥類進行監(jiān)測保護,監(jiān)督破壞環(huán)境、偷捕盜獵等行為。“我當時毫不猶豫報了名。”李國忠說,“有時我感覺衡水湖就像我的母親,她‘哺育’我成長;有時我又覺得衡水湖像我的女兒,需要我去呵護。”
李國忠在衡水湖駕船巡湖。(受訪者供圖)
七公里長的隔堤路穿湖而過。為了方便觀察湖面情況,李國忠駕駛小車每天在這條路上轉兩個來回,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結束堤岸巡湖,李國忠還要駕船清理漂浮物、剪除雜網(wǎng)。
衡水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目前,在衡水湖監(jiān)測到的鳥類達332種。“再過一段時間,湖面上凍,我們就要對湖面分區(qū)域破冰、投食,為候鳥遷徙提供后勤保障。”李國忠說。
李國忠手持網(wǎng)兜準備駕船去湖區(qū)打撈垃圾。(受訪者供圖)
從漁民到巡湖員,角色的變化讓李國忠對衡水湖生態(tài)保護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閑暇時,他會把心里的感觸寫成日志。
在李國忠的一篇日志里,記者見到了這樣一段話:“今天,我看到成千上萬只候鳥在湖面上空自由翱翔,我感覺自己做的事是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