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多起来 心里暖起来-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1/03 10:01:28
来源:人民日报

笑容多起来 心里暖起来

字体:

  图①: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的一家托育园,孩子们在老师陪伴下快乐游戏。王帅甫 摄 图②: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洲头村,村民展示采收后的蔬菜。邓和平 摄 图③: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文兴镇照耀村,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帮助村民完成2025年家庭医生履约电子登记。成和平 摄 图④: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孙景南在车间指导徒弟技术细节。吴双 摄

 经过外墙维修、屋面修缮、管网改造、绿化提升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改造项目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东苑社区东苑小区旧貌换新颜。田凯平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孙景南——“咱技术工人赶上了好时候”

  2024年10月18日,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

  那是中国中车集团技能周活动暨2024年职业技能竞赛的最后一天。在吉林长春,我接过集团颁发的首批首席技师证书;几乎是同一时间,在山东青岛,我的“00后”徒弟史先良荣获集团技能大赛电焊工比赛第三名。

  虽然相隔千里,但我觉得在长春和青岛之间,好像有一个接力棒正在传递——我为自己感到自豪,也为徒弟感到骄傲!

  弧光闪烁、焊花飞溅,焊好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并不容易。刚开始,我会攥着徒弟的手,手把手地让他们感受“焊透”的感觉;更多时候,我传授方法,年轻人学得很快,总能举一反三,在生产一线活学活用,也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绽放光彩。

  “新八级工”制度的实施打破了职业天花板,我的职业生涯再上一个新台阶,深感咱技术工人赶上了好时候,大国工匠大有可为。

  今年,我希望在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下,技能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也希望技能人才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好新技术、使用好新工具,在更多项目上建功立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技艺。(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熊成龙——“‘一老一小’的生活都更好了”

  在我们村,“一老一小”的生活都更好了!

  2024年1月,村里办起了养老服务驿站,提供一日三餐,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每天三餐都在那里吃,只需要办理300元的月卡,偶尔去也有不同的折扣。我们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0多人,再过3年我也60岁了,都能受益。

  过去,农村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看病。现在养老服务驿站里建起了卫生室,有医护人员、理疗床位、各种慢性病药品,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卫生室经常从县中医医院请专家来坐诊,为村里老人免费体检,还帮我们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

  养老服务驿站里还有书画室、舞蹈室、棋牌室。每到节假日,村里还在驿站外的文化广场上组织唱歌、打腰鼓等活动,增加了村民生活乐趣。

  不仅老人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便利,孩子的教育条件也改善了。以前,村里孩子上学要自己早早走着去,或者由家长送过去。现在校车开到了村口,孩子们上学更方便了。放学之后,还可以到村文化中心看书、做作业。到了寒暑假,还有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做科普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村投入乡村建设,日子一天更比一天红火。(记者吴君采访整理)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村民郝健——“保证正月里一直都有新鲜蔬菜”

  每天一大早,我们两口子就来到蔬菜大棚,抓紧按社区团购的订单足斤足两、保质保量地挑出菜,再打好包。

  我家15个大棚一共种了茴香、生菜、菜花等30多种蔬菜,每个棚的蔬菜都有不同的种植周期。春节前咱倒排农时,分次分批种下去,保证正月里一直都有新鲜蔬菜。

  辛口镇有“京津蔬菜第一镇”之称,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里还曾经遭受过一场大洪水,我家大棚在洪水中全部被淹。水退后,西青区迅速推进复耕复产,灾后补偿款和保险赔付款及时到位,新建的大棚比原先更高、更宽、更结实。

  咱辛口镇水土好,种出来的蔬菜口感好,消费者特别认可!比如咱种的水果西红柿,直接吃就倍儿甜,供不应求。还有好多客户吃了咱家的菜觉得不错,直接加我微信长期购买。2024年我家蔬菜产量20万斤,收入40万元左右,不仅比2023年多1/3,也超过往年。

  大家都盼着更好的日子,干劲儿更足了。新的一年,我们要把更多绿色健康的蔬菜送到市民餐桌上。(记者靳博采访整理)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居民陈代蓉——“这样的好地方,舍不得搬走呐”

  我在民主村住了60年,这两年社区变化太大了。2021年底民主村片区启动城市更新项目以来,马路铺上新地砖、楼梯装上了栏杆、晚上有夜灯……大家伙儿都说民主村“一哈儿就变了”。

  去年夏天,太阳烈得很,我在去买菜的路上,刚走几步就有点头晕。我扶着墙心里想,如果社区里能再多点桌子板凳就好了,于是就拨通了负责我们这里项目建设的九龙城市更新公司周经理的电话。随后,他就抱着一堆资料来考察规划,不到一个星期施工人员就来了。户外桌椅铺设到位后,街坊邻居都爱坐着唠唠家常。

  我还学到了一个新词,叫“完整社区”,就是居民所需的各类生活配套在社区都能找到。现在,在我们民主村,看病养老不用跑远路,还可以到食堂用餐,“医食住用行”面面俱到,这样的好地方,舍不得搬走呐!

  尽管我已经75岁了,但新的一年,我还想参加老年舞蹈队,这可是我们民主村的另一个招牌!希望社区今后能组织更多文艺活动,最好邀请年轻人一起参与进来,更有活力。(记者沈靖然采访整理)

  安徽省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乔丽娟——“一说‘和为贵’,大家都认”

  六尺巷文化中,“和为贵”是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前,我们西苑社区一间门面房搞装修,噪声过大,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商家遭到了居民投诉。我联系城管、环保、住建、物业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到装修现场调解矛盾。

  我跟正在装修餐饮店的负责人赵先生说:“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和为贵’的精神,大家都住在一个社区,谁家都有老人小孩,需要休息,这是合理诉求。”我又跟居民代表征求意见:“做生意嘛,早一天开业,节省很多成本。要不这样,下午1点20分,孩子们基本都要上学了,咱们允许1点30分开始装修,后续我们会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最终,大家满意而归。

  现在,一说“和为贵”,大家都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居民都自觉礼让解决。

  新的一年,社区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做,这里面有挑战,但我们充满信心。(记者徐靖采访整理)

【纠错】 【责任编辑: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