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4月3日電 題:香港疫情下的“一抹霞光”
新華社記者韋驊
“您好,開門領物資了。”李清霞麻利地將裝滿了口罩、藥物、快速檢測包的塑料袋掛在一位居民的家門口,在簡單的幾句叮囑后,便轉(zhuǎn)身離去。
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來自鲗魚涌的李清霞時常穿梭于各個大廈之間,為居民送上防疫物資。隨著香港天氣轉(zhuǎn)暖,一圈下來,她已是滿頭大汗。
香港的這個春天,顯得有點冷清,街頭失去了往日的喧囂。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之中,身為鲗魚涌居民協(xié)會執(zhí)行主席的李清霞卻是一位“逆行者”,用自己的腳步守護著港島一隅。
李清霞緊張而忙碌的一天,從早上六點半被鬧鐘叫醒開始。起床后,李清霞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抓起手機,查看有沒有因休息而漏掉的電話和短信。“如果事情緊急,我會立馬給他們回過去。”
一碗麥片加一個雞蛋,再做一次快速核酸檢測,確認自己是“一道杠”的陰性結果后,李清霞便開始了一天高強度的工作。從防疫物資,到瓜果蔬菜,再到日常用品,在染疫的大廈里,總能看見李清霞拎著大包小包跑上跑下的身影。
走出家門,李清霞總是沖在抗疫第一線。回到家后換下口罩、全身消毒,一連幾個月下來,她對這一套工作流程已是駕輕就熟。但疫情剛開始那會兒,由于發(fā)展勢頭迅猛加上物資匱乏,李清霞著實有些手忙腳亂。
“首先要去找物資,比如藥物、快速檢測包,一開始這些東西是很缺的,我只能通過個人力量尋求幫助。”李清霞說。
如今,這一狀況已得到極大改善。從2月中下旬開始,中央捐贈的口罩、快測包和大量連花清瘟通過多種渠道交付到了李清霞手中。
“沒有確診的家庭,我會發(fā)兩盒連花清瘟給他們作預防。一旦家里有人確診,我會第一時間送藥。別的區(qū)我不敢說,但在我這里,只要病人有需要,我就能供應得上。”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讓李清霞有了說這番話的底氣。
經(jīng)常出入于風險地區(qū),對李清霞來說,如同“在鋼絲上行走”。
當記者問她有沒有擔心過自己的安危時,她坦誠地說:“肯定有危險,但是如果你不做,病人豈不是更無助?有些人獨居在家,如果不送藥,他們怎么辦?”
“喂,李清霞辦事處,有什么可以幫到您嗎?”除了擔任物資“配送員”,李清霞還是“小喇叭”。電話的那頭,有咨詢的、有求助的、有抱怨的,但總能得到她耐心的回答。
平均每天電話上百個,街坊看她累了,讓她休息一下,她總會說,“特殊時期,每通電話都可能關系求助者的生命安全,左耳聽疼了換右耳聽就好,我沒事的。”
或許是因為李清霞出色的工作能力,甚至有確診患者跨區(qū)請求幫忙。3月4日晚上10點多,她完成工作回家,剛?cè)爰议T便收到居住于土瓜灣的蔡女士求助。
蔡女士正在坐月子,因為喉嚨痛及有點發(fā)燒,快速檢測結果是陽性,26天大的新生嬰兒也有發(fā)燒及腹瀉跡象,家中沒有應急藥物,丈夫因工作長居內(nèi)地……
初為人母的蔡女士面對此情況,彷徨不知如何是好,還好在網(wǎng)上找到了李清霞的聯(lián)系方法,希望她能跨區(qū)幫忙。
“事情實在太危急!”李清霞一方面幫忙叫救護車,一方面找住在土瓜灣的朋友幫忙,把應急物品先送到蔡女士家門口,最后救護車把新生兒送到伊利沙伯醫(yī)院就醫(yī)。
除了身心上的疲憊,李清霞面對的還有家人的牽掛。自打疫情發(fā)生后,李清霞的父母經(jīng)常表達他們的擔憂;雖然和兒子一起住,但她已經(jīng)很久沒有和兒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了,到家后基本是“他回他屋,我回我屋”。
“我媽媽經(jīng)常在電話那頭哭起來,我就勸她要理解我的工作。我的幾個妹妹現(xiàn)在輪流照顧父母,她們非常支持我,讓我不要因為家里的事情而分心。”說到這里,李清霞有些哽咽。
讓李清霞欣慰的是,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她從不是一個人戰(zhàn)斗。李清霞為了抗疫東奔西走,越來越多的人表示希望加入她的行列。
“很多人在微信里告訴我,需要幫忙,盡管開口。有一次,我搬物資需要爬幾十級樓梯,有一位男生看到后二話沒說立刻過來幫助我,讓我非常感動。”她說。
點開李清霞的微信,不難發(fā)現(xiàn)她是一位充滿生活趣味的大姐,她早前的朋友圈里散發(fā)著濃濃的煙火氣息,從一日三餐,到街頭萬象,再到工作即景……
疫情襲來后,她的朋友圈逐漸呈現(xiàn)了另外一幅光景:特區(qū)政府最新政策、防疫貼士、物資發(fā)放計劃……久而久之,李清霞簡直成了居民們的“防疫”管家。但也有時,她會上載輕松歡快的Vlog,在壓抑的氣氛中為街坊鄰里帶來一絲歡樂。
“清霞謝謝你!”“祝福李小姐及其同工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在偉大祖國的大力支援下,大家同心抗疫,香港的疫情一定會過去。”這些朋友圈下面的留言讓她更有動力繼續(xù)自己的工作。
在李清霞的微信頭像里,只見她身著一襲紅衣,身后繁花錦簇,一片花開富貴的景象。她堅信,隨著中央的大力支持,以及身邊“戰(zhàn)友”越來越多,香港終將迎來真正春暖花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