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自然景色、宁静的田园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地道的特色美食……近来,县域旅游目的地持续走红,不少“宝藏小城”登上热搜,游客纷至沓来。
每逢节假日,热门景区“人从众”的场景,让很多被“挤怕了”的人望而却步。另辟蹊径,寻找能享受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新去处,成为不少游客的共同选择。而一些县域小众目的地,生态环境更加原始,人文风光更加淳朴,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价格较低,满足了游客在特色体验和新鲜感方面的追求。
县域旅游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既体现了游客探索新兴目的地的需求,也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窗口。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同时,县域旅游发展对于提升当地公共安全、营商环境等也能起到助推作用。接下来,进一步让小景点撬动大市场,要在“名”“优”“特”“新”上下功夫。
“名”是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打造个性化、差异化、鲜明化的旅游品牌。到安吉去露营,到平潭去“追泪”,在景洪感受傣家风情,于婺源油菜花海中骑行……这些优质县域旅游地,无不经历多年深耕,积累口碑,甚至形成了品牌效应。口碑经济时代,印象分很重要。把名气做足,把品牌打响,在“小而美”的基础上深耕“精而细”,才能形成小城独特的吸引力。
“优”是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酒店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吃、住、行、玩等都有良好体验。正如网友所言,“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市更具性价比”,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优质体验,县域旅游才能经得起更多游客的考量。
“特”是要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将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独特优势。一地的偶然“出圈”,或许可以依赖“单点突破”,但是真正将网络流量转化为现实留量,还要靠多维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文旅产业具有带动效应和集聚功能,如何进一步因地制宜,将其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有不少文章可做。
“新”是摒弃同质化的景点设计,杜绝千篇一律、千“区”一面,不断创新求变,以时尚多元的新业态、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异彩纷呈的消费场景,让游客常来常新。在社交媒体时代,好口碑会指数型传播,不好的口碑同样会迅速扩散,对提升城市形象产生反效果。
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小城与大城的时空距离不再遥远。接下来,实打实地提高小城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品牌和服务品质,“县域文旅热”这把火将越烧越旺。(毛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