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在变化,戏剧史研究要“求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1/03 09:08: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舞台在变化,戏剧史研究要“求新”

字体:

  聚焦世界戏剧史研究——

  ​舞台在变化,戏剧史研究要“求新”

  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简称“译丛”)出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的院级学术研究项目“剑桥大学出版社戏剧国别史译丛”的最终成果,译丛承继中国艺术研究院重视学术交流的传统,涵盖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爱尔兰、日本、非洲、斯堪的纳维亚10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史,弥补了国内学界在外国理论和前沿动态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此为契机,国内戏剧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多角度、多维度的戏剧史研究对中国戏剧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戏剧史研究是揭示不同时代和社会文化特征、凸显戏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戏剧领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与文学、历史等领域相比,戏剧的当下性、现场性等特征赋予其撰史、研究工作更多难点。戏剧史研究如何“求新”,寻找新视野、新方法,值得业界思考。

  从“Drama的历史”到“Theatre的历史”

  “我的老师,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原所长田本相,他在弥留之际曾对我说,当前中国戏剧史研究是有短板、有缺陷的,因为我们研究的只是剧本文学,真正的戏剧史书写应是立体、综合、全面的。”读罢译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说。

  谈及戏剧史研究,首先要厘清对戏剧的认知。中文的“戏剧”具有双重含义,一指戏剧文本,对应英语中的“Drama”;二指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种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对应英语中的“Theatre”。

  国内戏剧研究领域不乏戏剧史著作,但对戏剧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为代表,将戏剧文本视为作史的主要内容。以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为代表,则将戏剧文本和戏剧舞台都纳入考察范围,“戏剧本为上演而设,非奏之场上不为功,不比其他文体,仅供案头欣赏而已足。是则场上重于案头,不言而喻”。国内学者所著外国戏剧史,如廖可兑的《西欧戏剧史》等,则多为戏剧文本的历史,对戏剧舞台的记录较少。反观国外的戏剧史研究,多以戏剧舞台变迁为记述主线,译丛便是侧重于此。

  “我比较了译丛的非洲卷、日本卷、德国卷和英国卷等,发现其编辑思想是一致的,关注的都是推动某一种艺术现象出现的背后力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靖波介绍,国内学者编写的戏剧史有不少是戏剧文学史,是关于“Drama”的历史,而不是关于“Theatre”的历史。“Theatre”的历史是综合性的,包括剧场、观众、剧作家、演员、戏剧经营者、戏剧管理者、舞台技术等。译丛注重从戏剧艺术的角度谈论“Theatre”,而非停留在戏剧文本。在他看来,这种戏剧史研究思路对于中国戏剧研究和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从“Drama的历史”到“Theatre的历史”,反映的是一种更为动态、全面的研究视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戏剧的认知皆有不同,但都离不开文本与舞台的互动。只注重文本分析或只关心舞台演出,难免失之偏颇。戏剧史研究的触角应随着人们对戏剧认知的扩展而不断延伸,从单一的文本走向多维的剧场、机构、舞台、制作、观众等领域。

  “人类戏剧版图就像拼图,整体拼接完毕后才是完整、统一、和谐的人类戏剧景观。为了这样一个宏观戏剧史的出现,我们还要不懈努力。”宋宝珍说。

  从不可再现到随处可见

  文本是固定的,舞台却处于不断变化中。对戏剧史研究而言,材料收集工作无疑是一大难题。“过去书写西方戏剧史,解决的是戏剧如何作为一种知识被记录的问题。后人看不到伊丽莎白时代的演员在舞台是怎么表演的,只能通过前人的文字来了解。”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彭涛说。

  长期以来,戏剧史研究所借助的都是文本、舞台、道具、剧院等直接材料,以及演出报道、剧评、回忆录等间接材料。其中,间接材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早期戏剧史研究中多见文本分析的原因之一。

  而今,戏剧的外延继续拓展,不再拘泥于镜框式舞台或一间屋子里,而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沉浸式戏剧等。与此同时,记录媒介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戏剧可以以影像的形式作为视听知识被记录。过去戏剧评论家写剧评,靠的是形象化记忆和文字叙述的能力,但现在的人写剧评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甚至可以按暂停。媒介的更新改变了戏剧评论的方式,也影响了戏剧史研究的发展。”彭涛说。

  回顾历史,是为了走向更好的未来。面临新的戏剧形态和媒介环境,仅关注文本形式或舞台形式的戏剧史将更易出现视野盲区,研究工作也应积极面对新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译丛的研究范式给学界提供了启示。

  “新的艺术现象、作品、观念、形式不断出现,人类的艺术史在延展,艺术史的书写也没有完结。中国艺术研究院是集科研、教学、实践和智库建设于一体的学术研究机构,重视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剧场现状的研究。”在宋宝珍看来,在学习借鉴西方戏剧史研究的创编体例、研究方式、学科建构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是在这个参照物下认识中国戏剧百花园的。

  在中外戏剧交流日趋密切的今天,译丛架起一座文化桥梁,推动外国戏剧史、戏剧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深入研究,也为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活力。(丁贵梓)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